【腾讯云】视频通信爆款 9.9 元起, 提供电商、教育、社交娱乐等多行业多场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,最快 1 天布局火爆赛道

1941年,老北京一名穿着短袖开叉旗袍的女子骑着一头小毛驴赶庙会。旁边一位挎篮子的男子一边走路,一边瞅着女子。女子并没有注意,只是一心想赶到庙会。在老北京,女子骑毛驴赶路并不稀奇,且相当普遍。因为,女子非常适合骑毛驴,一是,毛驴个头矮,容易上下,二是,跑得不快,比较安全。每当各处的庙会日,许多老北京女子就会租借毛驴去赶庙会。久而久之,她们能非常娴熟地骑毛驴,且不担心毛驴快跑。

1896年,福建鼓浪屿富裕之家的女眷在一起合影。老妇人坐在桌子旁,两个晚辈女子站立旁边。这是长幼有序。老妇人手中拿一把洋伞。中国传统的伞是油纸伞,但此时国外的雨布伞已传到中国。旁边的小桌上摆放着一个小洋座钟。这既是照相时的高端标配,也显示了这家的经济实力。其中,一个女人在照相时总是妩媚的侧歪着头。她应是全家女眷中最会摆姿态的女人。她们手中的折扇既是一种装饰,又可扇风取凉。

1930年代,河南开封,在集市上摆出了卖馒头的摊子。与其他地方所卖的馒头不同的是,这些馒头个头相当的大,非常诱人。为了能吸引顾客,摊主用几个重叠的三股铁叉将大馒头叉起来。从远处看,馒头像长在树上一般。这些应该起到实物幌子的作用,使得过路人很远就可以看到。每位经过的顾客又不免好奇地驻足观看一番,也极有可能购买。实际上,水深火热的年代,普通家庭能吃上一次白面馒头都是一种奢侈。

清末民初,一名年轻的父亲两手抱着两个儿子。面对镜头,一个儿子紧张不已,另一个儿子不为所动,父亲却乐开了花。因为,他不仅有两个儿子,还有机会与孩子合影。当时,照相的机会可来之不易。实际上,在过去日常生活中,父亲很少亲自照看孩子。如果男人在家里照看孩子,将会被外人看不起。男人的社会地位与身份越高,越不愿意在家中照看孩子。他们要刻意与孩子保持距离,以此来维护作为父亲的威严。

内容分享:
【腾讯云】ElasticSearch新用户特惠,快速实现日志分析、应用搜索,首购低至4折
Top